![]() |
創作理念 |
故事裡的星熠其實也是許多人的縮影,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第一次交朋友時總會不知所措,不少人會化出一個「幻想朋友」來陪伴並幫助自己 心理學團隊研究指出,3至7歲的小朋友中,有近65%的孩童都曾有「幻想朋友」,他/她沒有任何定義的形象,他/她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理想射影,如:雙腳行動不便的男孩,幻想出一個靈活好動的朋友,能夠成為孩子心理不平衡時的支柱與救贖研究也指出,有自己幻想朋友/世界的孩童,對於想像力也更豐富,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空間和思維靈活度 我們想表達「幻想朋友」不是一件奇怪的事,更不是壞事 |
![]() |
![]() |
故事大綱 |
主角星熠從上幼兒園後就開始有自己的幻想朋友-玥黧,因為怕生的性格經常在學校陷入自我對話,導致他沒有朋友,甚至遭受排擠。但玥黧總是安慰他、陪著他。星熠漸漸長大,但他依舊沈浸在和玥黧的關係中,無法與同學交談 玥黧發現自己的好朋友(星熠)在生活中沒有朋友,自己也即將要消失了,所以開始訓練星熠如何與同學相處,訓練過程中他們更珍惜彼此;星熠也能在現實生活中交到了他「真正」的朋友,性格也有了巨大的轉變 最後玥黧與星熠道別,他幫助星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,也在彼此的人生中畫下了不可磨滅的色彩 |
![]() |
![]() |
片名 |
「幻光」意為迅速而不存留的光芒 幻想朋友「幻」本身有變化;虛假、不真實的意思,就如故事中幻想朋友玥黧一樣 玥黧就是星熠的「光」照亮他、指引他,但最後他並沒有留在他身邊,反而是照亮他未來的路 |
![]() |
![]() |
甘特圖 |
![]() |
組員分工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黃昱蓁 |
彭思語 |
張利加 |
主美、主動畫 |
主紀錄、企劃書編輯 |
主報告、周邊聯繫 |
![]() |
![]() |
梁苓梅 |
蔡念庭 |
網頁製作、企劃書編輯 |
導演、LOGO動畫製作 |